新聞中心
第一作者:郭珂
通訊作者:馮浩
文章名稱:《A full-spectrum-responsive metal-organic-framework-derived carbon-supported bimetallic catalyst for photothermal catalytic methane dry reforming》
影響因子:13.2
01老師簡介
馮浩老師是南京理工大學能動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先進能源轉化與儲存技術、多相反應流傳熱傳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訊作者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Science Bullet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Advanced Science等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封面論文;申請和授權國家發(fā)明十余項。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子課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
02論文研究背景
化石能源消耗導致的能源短缺與碳排放危機亟待解決,而太陽能驅動CO?與CH?轉化為合成氣(CO/H?)是兼具環(huán)保與能源價值的策略。甲烷干重整(MDR)雖能轉化溫室氣體,但面臨熱力學壁壘(ΔH = +247 kJ·mol?1)與催化劑失活(鎳基積碳嚴重)等挑戰(zhàn)。傳統(tǒng)光催化僅利用部分光譜,效率低下;而光熱催化可全光譜吸光,通過光熱轉化驅動反應,但需開發(fā)兼具高效吸光、抗積碳及穩(wěn)定性的催化劑。本研究以MOF為前體,旨在構建高效光熱催化劑,實現太陽能儲存與溫室氣體資源化利用的雙重目標。
03論文亮點/摘要
光熱催化甲烷與二氧化碳重整是一種具有吸引力的工藝,可實現太陽能與溫室氣體的同步轉化。然而,由于光熱催化劑的全光譜光吸收能力和催化活性有限,實現高光-燃料效率仍面臨巨大挑戰(zhàn)。在此,我們報道了一種金屬有機框架(MOF)衍生的碳負載鎳單鍵鉬雙金屬催化劑,用于光熱催化甲烷與二氧化碳重整。所提出的光熱催化劑表現出優(yōu)異的全光譜響應能力。通過控制光譜范圍和光強度,我們發(fā)現該反應主要為光驅動熱化學反應,因此顯著依賴于高效的光熱轉換。此外,原位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表明,在鎳基催化劑上引入相關鉬物種可促進二氧化碳的分解,進而平衡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活化動力學并抑制積碳。結果表明,在直接光照下,該催化劑實現了良好的催化性能,二氧化碳轉化率達61.2%,先進的CO生成速率為141.7mmol·g?1·min?1,氫碳比為0.88,且光-燃料效率達36.8%,屬于已報道的最高值之一。
本文要點:
(1)雙金屬協同破局積碳難題
通過MOF前驅體熱解構建Ni-Mo雙活性位點(NiMo合金+Mo?C),其中Mo物種提供晶格氧氧化積碳,使催化劑穩(wěn)定性提升50%(圖4e)。
(2)全光譜吸收+近紅外光熱主導
碳載體與雙金屬協同實現>90%全光譜吸收(圖3e),實驗證實反應由光熱效應主導:近紅外光(NIR)催化效率比全光譜高22.6%(圖6c)。
(3)反應路徑革命性優(yōu)化
原位紅外(圖5)揭示Mo促進CO?直接解離為*HCOO,規(guī)避碳酸鹽中間體,將甲烷活化與CO?解離速率匹配度提升3倍,從源頭抑制積碳。
(4)創(chuàng)紀錄光能-燃料轉化效率
在452.9倍太陽光強度下實現:CO?轉化率61.2%、CO產率141.7 mmol·g?1·min?1、光能-燃料效率36.8%(圖4d)。
(5)工業(yè)化應用潛力
催化劑在高空速(GHSV) 下保持高活性,MOF衍生策略可規(guī)模化制備,為太陽能燃料工廠提供技術方案。
04圖文解析
· 小結
通過MOF衍生策略開發(fā)出碳載鎳鉬雙金屬催化劑(Ni?.??Mo/C-Al?O?),在光熱催化甲烷干重整領域取得三重突破:
1、實現36.8%的光能-燃料轉化效率和141.7 mmol·g?1·min?1的CO產率,同時通過雙金屬協同機制(NiMo合金優(yōu)化CH?活化,Mo?C晶格氧清除積碳)將積碳率降低50%;
2、原位紅外證實Mo物種重構反應路徑——促進CO?直接解離為*HCOO中間體,規(guī)避傳統(tǒng)碳酸鹽路徑的積碳風險;
3、近紅外光熱貢獻超80%(578℃)的熱化學主導機制,使該催化劑在452.9倍太陽光強度下保持高活性,為太陽能驅動的綠色合成氣工廠提供了工業(yè)化解決方案。
05本文所用設備
馮浩老師課題組在實驗中所用定制高溫光催化立式爐由科冪儀器提供,論文中也特別提到安徽科冪儀器有限公司,在此非常感謝老師對科冪儀器的選擇和認可。